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

情感包袱?

讀了今日蘋果日報的頭版(2009.07.24),上面寫道,眾多退役將領繼續使用公務車,甚至將公務車給家人使用。難道這就是華人社會的情感包袱嗎?

華人社會相當講究情感,對於前輩與在上位者都有種莫名的崇仰與敬畏,這和中華文化下的倫理道德有密切的關係,如此的尊卑關係維繫著組織運作,最好的例子是高中大學的學長學弟制與軍隊內的前輩晚輩的關係,在這裡我將這種關係稱為:母雞帶小雞的關係。

母雞帶小雞,母雞餵食小雞,帶小雞覓食,教養著小雞、小雞對於母雞抱有尊重、尊敬的心態,但當母雞功成身退即是往生之時,母雞揮揮衣袖不帶走任何東西,眾小雞將陪伴母雞走完最後旅程,母雞走了小雞就必須自立了。

倘若國防部的退役將領能夠「灑脫」的離開,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,然而「重情義」的上位者對於昔日還有留戀,留戀高處、留戀尊寵,因此帶著「回憶」反覆回味。人類非比禽獸,後輩對於前輩看在往日的情感不去計較,發生了公器私用也念在情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
如此包庇容忍導致惡性循環,造成組織內運作問題百出,這件事情又讓國防部背黑鍋、全民負責買單,講究「倫理道德」的這些首長們,豈能心安理得?留爛攤子給晚輩收拾,組織失去了威信要晚輩重建,這要叫小雞如何自立安身?

前輩後輩的關係,必須建立在前輩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上方能成立,晚輩受限於倫理不好意思講的長輩就不要厚著臉皮為之,別人嘴裡不說卻看在眼裡,尊重就漸漸成了表面功夫,而華人社會講究的情與義即成了藏汙納垢之地。






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

一場遊戲一場夢

此起彼落的鎂光燈、不絕於耳的掌聲,這讓人覺得受歡迎,充滿喜悅的上台,也許是表演、也許是競賽。無奈這樣的美好是短暫的,舞台的燈光總有一刻會暗去,掌聲的迴音將場景拉回現實,繼續個人的日常生活。


演藝事業是令人稱羨的幕前工作,頗有姿色或表演慾強的都想打入其中尋找舞台,使出渾身解術換得掌聲,掌聲進而帶來鈔票,生活得以延續。運氣好的漸漸名聲越來越響亮,不得意的渾渾噩噩載浮載沉,不過他們都會建立起自己的社會地位,那就是「公眾人物」。


在中外古代歷史中,此等的「公眾人物」是受人貶低的,但隨著社會的進步、工業化的開始,人們乾枯的心靈需要娛樂來補給,此輩因而飛上枝頭。任何水平的演出都有,不同表演層次餵養著不同的心靈,不過絕大部分都是要帶快樂給群眾。

不得否認他們的表演具有渲染力,甚至連舉手投足都成了模仿的對象,不要卸責的想這非關自身的責任,螢幕下的行為純屬隱私。身為「公眾人物」對於社會是要負起責任的,如果操守、能力不足則不如選擇歸去,免得為難自己又貽害社會。

所有螢光幕前的行為都要你們「公眾人物」蓋括承受,不該用節目效果或諸多理由搪塞,因為你們有選擇「是不是要賺這筆錢」的權力。私底下應該做好「日常角色」的本分,沒有特權也沒有高人一等,自以為大人物之類終將惹火上身、玩火自焚。檢視的眼睛不會少,別讓難堪的「個人史」燻黑這個社會,哭哭啼啼的請求原諒只會換得咎由自取四字。


做個有涵養的「公眾人物」吧!為社會做點娛樂外的貢獻吧!